• 期刊首页
  • 期刊导读
  • 期刊介绍
  • 投稿指南
  • 邮箱投稿
  • 在线投稿
  • 联系我们

栏目导航

期刊导读
期刊介绍
投稿指南
邮箱投稿
在线投稿
联系我们

综合新闻

  • 心理学图书 篇二十:如何才能摆脱骨子里的不自
  •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:疫情之下更需福流
  • 常州经开区:推进心理健康建设工作点赞乡村里的
  • 为什么我们无法接受孩子平庸?背后的心理学暗
  • 梦的解析:20种梦境的心理学解释

通知公告

  • 《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》栏目设置
  • 《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》数据库收录影响力
  • 《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》投稿方式
  • 《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》征稿要求
  • 《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》刊物宗旨

您现在所在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:疫情之下更需福流(3)

来源: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4-10
【作 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 要】:此外,还有很多其他方法。如接纳,就是接受容忍,宽容各种各样的挫折打击,熬得住,坚持下来;升华,让我们对一件事情重新认识,在失败后找到经验

此外,还有很多其他方法。如接纳,就是接受容忍,宽容各种各样的挫折打击,熬得住,坚持下来;升华,让我们对一件事情重新认识,在失败后找到经验和教训;建立美好的人际关系,可有效防治情绪崩溃;信仰、公正、快乐都能帮助人们找到人生的意义。

而一个人又该如何保持不崩溃的积极心态呢,彭教授介绍,其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方法就是拥有自我效能感。

五个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获得自我效能感,即做出成功的模样、被成功者接纳、社会支持、模拟实战、积累成功。

当你走路时虎虎生风,上课时第一个发言,表态时最积极,做事情有条有理……做出成功的样子,积极的心理暗示往往会真的成功。和强者为伍,与智者同行,也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。

“多有一些人能够去欣赏你,支持你,对于自我效能感帮助特别大。”彭凯平告诉健康时报记者,大家每天见到别人的时候,多说一些好的话,也能加强社会支持感。

人类正在从物质时代走向感受时代,幸福不仅是简单的满足,更是澎湃的福流。掌握以上提高心理韧性的方法,也就掌握了澎湃福流、心花怒放的秘密。

相关阅读

问:如何应对疫情封城期间隔离带来的焦虑和抑郁,长期的封城或是隔离,会不会引发或者加剧幽闭恐惧症,如何更好地预防和应对?

彭凯平:我本人也被隔离过,前后加起来42天。幽闭恐惧,我个人觉得我没有。虽然在物理上受到局限,但心理的宽阔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的,所以在封闭期间,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。

第一件事情就是读书。读书时,跨越了时空的界限,是和智者对话,和贤者同行,读书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破解这种幽闭,因为心理的空间是无限的。

第二,运动。虽然在幽闭空间里头运动空间很小,但我隔离时,从门到窗户能够活动的距离,走10步就到头了,我就来回走来回跑。走的时候可以思考一些问题,也可以去听一些音乐,我觉得对自己帮助很大。在这个特殊情况下,让自己保持一种内心的激动积极,强迫自己行动很重要,走完1万步再洗个澡放松一下,特别开心。所以一定要去运动。当然,也可以做瑜伽、冥想、打坐。

第三,写作。疫情期间,我一年出一本书,就是靠平时一点一点的积累。写作也是一种特别重要的积极心态的调整方法。如果不知道写什么,建议可以写感想心得,可以写回忆,或者经验。如果不会写不愿意写,在封闭的情况下可以打电话聊天,建立社会联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,我就坚持跟家人聊天,跟朋友同事聊天。

总而言之,让人感到孤独的并不是物理空间,让人孤独的其实是心理的空间,可以通过调整改变。

如果这些都不容易做得到的话,特别是对于家中有孩子的来说,居家隔离时,家人间一定要接触,一定要拥抱,一定要握手,一定要碰撞。增加肢体接触,能够让我们有一种心灵相通的感觉。

除此之外,就是要屏蔽各种负面信息,大家多关注一些自己身边的有意义的事情,这对于心理健康很重要。

问:疫情当下孩子停课了,亲子冲突频发,特别是孩子做作业时,非常崩溃,家长如何在疫情期间封闭环境下与孩子更好相处?

彭凯平:我想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经历。我觉得3C原则可以缓解这个问题。

第一个C是Contact,就是接触。父母亲其实在很多时候,因为太忙,都是仪式化地把孩子送到学校,各奔各的地方。如果在家的话,要多一些肢体的接触,拥抱孩子,握手安慰,增加彼此之间的感受,所以第一个练习,这位孩子的母亲可以做的就是主动去拥抱自己的孩子,五分钟到十分钟

第二个C是Communicate,就是沟通。在目前的亲子沟通中,存在很多有害沟通或无效沟通的情况,批判、苛责、冷战都是有害的暴力沟通,而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,如果只是简单地说“别哭了”“没事的”,这种希冀孩子快速好转但却不去理解孩子心理变化的沟通,则是完全无效的。

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,要有同理心,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,接纳孩子的情绪,有时候,陪着孩子一起哭,要比告诉孩子别哭了更有效。

第三个C是Culture,就是文化观念的塑造。要让小朋友慢慢去了解活着的意义,这个意义就是生活就是有打击、有挫折、有疫情,不要把这些负面的信息刻意地美化,接受我们生活中的负面的这些现象的存在,有利于帮助孩子去认识生命的意义和自我存在的价值,通过文化价值理念的塑造让孩子承认、直面、接受人生中的这些困难,并且在遇到挫折后能够超越自我,不断成长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jkxlx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410/1224.html

  • 上一页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下一页
  • 上一篇:常州经开区:推进心理健康建设工作点赞乡村里的
    下一篇:心理学图书 篇二十:如何才能摆脱骨子里的不自

  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投稿 |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辑部|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版面费 |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论文发表 |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最新目录
    Copyright © 2018 《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    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